配资知识 1950年郑维山收到老家来信:当年你带走70多名家乡子弟,下落如何

发布日期:2024-09-16 22:45    点击次数:116

配资知识 1950年郑维山收到老家来信:当年你带走70多名家乡子弟,下落如何

孩子可能不会像成年人做的那样开诚布公的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。这时,作为治疗师或者父母,你应该逐渐建立起与孩子的信任配资知识,并在需要时给予他们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。与孩子重建沟通信任的技巧包括,要求孩子描述自己的问题,提升孩子的自我感知能力,逐渐鼓励孩子提及其内心感受。

那么,如何有效地夸赞宝宝呢?首先,我们要做到真诚和具体。夸赞时要发自内心,用真挚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对宝宝的认可和喜爱。同时,我们要具体指出宝宝做得好的地方,比如“你画的小房子真漂亮,颜色搭配得真好”或者“你今天帮助妈妈收拾玩具,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”。这样的夸赞更加有针对性,能够让宝宝更加明确自己的优点和长处。

1950年,河南老家的一封信让见惯大风大浪的开国中将郑维山,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。

“当年你带走的70名麻城子弟,下落如何?他们的家属都很关心,请速速回信。”

短短一句话,让戎马半生的郑维山哭成了泪人,这70多名家乡子弟,是郑维山一生的痛。

事情要从1930年红军来到麻城的时候说起,郑维山的父亲是村里的苏维埃主席,在父亲的影响下,年少的郑维山也走上革命的道路。

当时,经常有革命人士来郑维山家中开会,父亲就让年幼的郑维山去门口站岗,情况不对就立马通知他们,15岁那年,郑维山带着麻城的70多个赤卫队队员,一起参加红军。

参军以后,郑维山凭借在战场上的勇猛表现,很快就当上红四方面军27师的师政委,18岁就当上了师级干部,前途不可限量。

西征的时候,西路军遭遇马家军的包围和伏击,双方交战了一个多月,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,多亏当地老乡的帮助,身患重伤的郑维山才捡回一条命。

伤势痊愈后,郑维山拜别老乡,身无分文的他一路靠着乞讨要饭,来到延安,重新回到组织。

郑维山向大家诉说西路军的惨烈状况,在场众位将军纷纷纷纷表示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,郑维山坚定地说道:“此仇不报非君子,我一定要让马家军付出代价!”

12年后的兰州战役,郑维山率部解放兰州,重创马家军。战斗结束后,郑维山来到当年战友牺牲的地方,重重磕了三个响头,这个铁骨铮铮的男儿此刻泪流满面地说道:“兄弟们,我给你们报仇了!”

原来,当年从麻城出来,跟着郑维山参加革命的70多个赤卫队队员,大多牺牲在了西征之路上。

这件事成了郑维山一生的痛,终生都无法释怀。

新中国成立后,郑维山出任了第19兵团副司令员,1950年的一天,郑维山收到河南新县的一封信,郑维山好奇地问妻子:“新县?新县是啥地方?”

妻子笑着说道:“以前的麻城,就是现在的新县啊。”

听到这句话,郑维山立马打开信,这封信竟然是老家来的,难道是老家出事了什么事?

郑维山拿着信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,看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,泪水瞬间夺眶而出,一个七尺男儿像孩子一样嚎啕大哭。

“当年你带走的70名麻城子弟,下落如何?他们的家属都很关心,请速速回信。”

郑维山哭了半天后,立马买了两张车票,准备回老家一趟。

武汉的李先念知道后,准备了一卡车的大米和面粉,让郑维山带回老家去,郑维山向李先念道谢,带着卡车回到了新县。

新县县委的工作人员和老百姓纷纷赶来迎接,一见到郑维山,乡亲们就说起那70多个烈士的事情。

原来,当时新县正在土改,这70多个烈士由于牺牲得太早,无法界定他们是烈士还是逃兵,家属对此十分关心。

郑维山郑重地对乡亲们说道:

“这70多个兄弟,有的留在了红10师,有的去了红25军,还有几个跟我一起去了红30军,我敢保证红30军的兄弟,一个都没叛变,他们都是烈士,至于其余的,在没有调查清楚前,先定性为伤残军人。”

就这样,郑维山解决了这70多位麻城子弟家人的燃眉之急配资知识,还了大家一份公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