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燃油车时代互联网炒股配资平台,bba几乎是高端车市场的“统治者”。 但到了新能源时代,画风突变——bba电车不仅卖不过蔚小理,甚至一些二线国产车似乎都比上了。 这不禁让人疑惑: 明明bba的品牌更强、豪华感也更足,为什么换成电车之后,竞争力却大幅下降了呢?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件事。 
聊到这个话题,不少人可能会觉得: bba的电车销量不行,主要是品牌力还没建立起来,价格又太高,消费者不愿买单。 但凡它们再降点价,销量肯定不会差。 毕竟,百年豪华品牌的底蕴摆在这里,哪是国产新能源能比的? 听起来有道理,但现实数据却狠狠打脸。 拿奔驰 EQE 来说,官方指导价一度高达50万,如今降幅高达16万,可销量呢? 每个月也就几百辆。 
宝马I3可能会好一点,但也是大幅度降价的结果。 因为这车的指导价在35.39-41.39万之间,结果呢?现在的起售价都跌破20万了。 然而,就这个情况,每个月也就卖个3000-4000辆左右,远称不上火爆。 
至于奥迪的电车,那就更没存在感了,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 因此,所谓的价格摆在这里,卖太贵,根本不是核心因素。 毕竟,就这些售价,别说和问界、理想比了,还没小鹏卖得贵呢! 然而销量还只有这么一点,真的不用找借口了。 那核心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? 在我看来,无外乎这些点——特别是最后一点,消费者真心无法接受。 
首先,就是它们的车只是“单纯的电车”,而非“智能汽车”。 什么意思? 说白了,它们只是把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换成了电机,然后多了电池。 但驾驶体验、智能化水平、交互逻辑,几乎没什么变化。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: 你开一台问界、理想,车机能流畅响应、语音能随叫随到,车内智能交互、自动驾驶辅助都做得相当成熟。 但Bba的电车呢? 就算卖四五十万,车机系统还是“又慢又卡”,操作逻辑像是上个时代的产品,连10万块的比亚迪都比不过。 
更离谱的是,一些bba电车,连基本的高阶智驾都没有。 甚至有些车,连L2级辅助驾驶都做得不如国产车。 这就导致一个现实问题:你买了一辆四五十万的豪华电车,结果智能体验还不如20万的国产车。 这种落差,消费者能接受吗?肯定不能! 
其次,就是配置非常落后。 如果说智能化不足还能靠后续OTA升级补救,那bba电车在配置上的“抠门”,简直让人无法理解。 说白了,30-40万级别的国产新能源,基本都是全系标配空气悬架、双腔减震、四驱、激光雷达… 甚至副驾女王座椅、零重力座椅都有了。 再看看bba呢? 别说空气悬架了,很多车连前排座椅通风都没有,方向盘加热、四驱系统也得选装。 更夸张的是,像宝马i系列的很多车型,居然还用的是“滑环+碳刷”的有刷电机,和主流的永磁同步电机相比,落后的不止一点半点。 
奔驰EQE呢? 虽然没那么拉跨,但车机反应慢、用料塑料感强,车内还是一股浓郁的“燃油车味道”… 某种程度上,完全比不上比它便宜的极氪001豪华。 说到底,就这配置,就这智能化水平,还卖30多万? 消费者凭什么买单呢? 然而,这还不是最致命的问题。 
真正致命的问题还在于,它们的品质也下去了。 说白了,如果说智能化差、配置低还能靠品牌撑一撑。 那bba电车的品质问题,才是真正劝退消费者的致命伤。 为什么这么说? 因为bba的很多电动车,不仅没有展现出百年豪华品牌应有的精致感,甚至连基本的质量把控都开始拉胯了。 以奔驰为例,居然还出现过规模不小的“烧电机事件”,引来很多投诉。 要知道这玩意成熟的不能再成熟了,居然都能犯这种低级错误,可见在电车上根本没用心。 
宝马的表现呢?同样让人不省心。 因为它的大部分电动车,都是“油电共生”产物,既没有油车的稳定性,也没有纯电车的先进性。 说白了,就是用油车的壳子,里面套了电车的零部件——要空间没空间,要布局布局不合理。 更离谱的是,就连内部走线都开始妥协了。 像在燃油车时代,bba的布线还算规整,但到了电车时代,简直不忍直视。 有些车型,打开前机盖一看,线束东一根、西一根,甚至还有直接裸露在外的接口,完全不像是豪华品牌该有的水准。 就这个情况,消费者凭什么买单呢? 
总的来看,bba 的电车卖不动,有多方面的因素。 但真正的因素就是,它们 根本没重视这块,还是想拿品牌优势“割韭菜”,电车造得乱七八糟的。 就这种情况,销量肯定上不去了互联网炒股配资平台,不是吗?
|